疫情之下丨看各大车企的“自救之路”

来源:电动邦作者:车与舆发布时间:2020-08-26 10:29

[车友头条-车友号-车与舆]  随着疫情的不断扩散,新冠病毒成为全球性大流行病,截止15日,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已蔓延至全球143个国家和地区,全球车市已经受到冲击,“疫”考当下,车企们面临何种局面?“自救之路”,究竟“路”在何方?

疫情进一步扩散,全球汽车销量下滑严重

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之际,汽车制造商的股价跌幅超过了其他行业,汽车销量的暴跌,已成定局。

2月份,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.5万辆和31万辆,同比分别下降79.8%和79.1%。1月至2月,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4.8万辆和223.8万辆,同比分别下降45.8%和42%。

覆巢之下,焉有完卵。尽管美国2月份汽车销量总体呈现上涨趋势,但随着新冠病毒的蔓延,美国车市也走起了下坡路。美国上市汽车制造商的股价本月下跌了约30%至40%,其中包括周一两位数的跌幅。据报道,在3月份的第一周,美国汽车销量已经同比下降了10%。

据路透社报道,市场数据分析机构LMC Automotive也将美国2020年的汽车销量预期下调至1650万台,全球轻型车销量将下调4%至8640万辆——这是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。据法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,2月法国汽车市场新车销量为16.77万辆,同比下滑2.7%。法国插混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较1月均有所下降。德国戴姆勒集团表示,奔驰和Smart品牌销量均呈现下滑趋势。

意大利作为目前新冠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,随着疫情的逐渐加重,2月汽车市场销量同比下滑8.8%,在意大利疫情较为严重的洛迪和克雷莫纳地区,2月新车销量同降幅更是高达35%和23%。

根据加拿大RBC Capital Markets市场机构的数据报告显示,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消费者需求的连锁反应可能会导致2020年全球汽车产量下降16%,而美国汽车销量预计将下降20%。

行业寒冬已至,销量跌跌不休,车企们也早已将“如何自救”的议题,排在了企业战略规划的首要位置。

降薪,拆分工作,车企花式“显神通”

“疫情对于汽车市场供给端和消费端的影响都是极其巨大的,企业运营成本增加,资金周转压力加大。”中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。而车企为了“自救”,可以说是花样百出。

首先,最直接的自然就是“降薪”,此前,上汽集团首个宣布降薪;根据上汽大通的通知显示:今年2月,公司销量出现历史上首次负增长,预计整个一季度将呈现负增长状态,且企业面临亏损。由于公司的薪酬福利与经营业绩紧密挂钩,再结合上汽集团的工作布置安排,上汽大通从3月起对公司员工2020年的薪酬及福利进行调整。而上海汇众也在通知中称,将对员工3月的薪资待遇进行了调整,下调幅度达22%,威马汽车则取消了全员年终奖,13薪延后至6月发放。

还有不愿意停产而又要遏制疫情的,丰田北美总部就将员工分拆成多个工作小组,以便在扩大接触距离以限制新型冠状病毒扩散的同时,保持业务的正常运转。

美国三大汽车集团宣布由三家车企和UAW的最高领导人共同组成抗疫特别行动小组。领导人包括福特汽车执行董事长比尔·福特(Bill Ford)、福特CEO韩恺特、通用董事长、CEO玛丽·博拉(Mary Barra)、FCA CEO麦明恺和UAW主席罗里·甘布尔(Rory Gamble)。抗疫特别行动小组的工作组成员们将以电话会议形式保持紧密沟通,以便及时应对各种问题的发生。

虽然,车企降薪或者拆分的举措,是因为受疫情的影响,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汽车企业抓住转型机遇。

“治标”更要“治本”,中国或将成全球汽车营收主市场

但实际上,实际上,企业不管是裁员、“降薪”还是“拆分”,这些举措只能是“暂时的”,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我们,企业通过降薪、裁员的方式进行自救,其实是“治标不治本”的。在他看来,最有效的自救方式仍然是拉动消费、提升销量。

有业内人士分析称,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欧美、日韩等地的蔓延,跨国车企在这些地区的生产、海外车企纷纷宣布暂时停产,销售将面临很大考验。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受到控制,车企、供应商迎来复工复产,此前遭遇致命打击的中国车市,在2020年有望成为全球汽车营收的主要市场。

首先,在政策层面,国家发改委、中宣部、财政部、商务部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》中指出,要“鼓励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”地方层面,佛山、湘潭、珠海出台鼓励汽车消费政策。佛山市给予每辆车2000元(人民币,下同)补助;佛山号牌车主凭旧车售卖发票或汽车报废注销证明购买新车,每辆给予3000元补助。广州市推出的提振汽车消费相关政策,从3月至12月底,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每车1万元综合性补贴,对置换或报废二手车消费者每辆车给予3000元补助。

其次,企业层面,自3月以来,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,国内车市呈现一些复苏迹象,特别是企业复产复工的进程,正在逐渐加快。中汽协数据显示,截至3月11日,协会密切跟踪的23家企业集团(年销量占比超过96%)大部分已复工,员工返岗率77%。其中,包括长安、奇瑞、江淮、华晨、重汽、宇通、金龙、陕汽等在内的18家企业均已全部复工。更为值得振奋的是,近日,身处疫情漩涡中心的湖北部分车企亦纷纷传出复工喜讯。在近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,工信部负责人特意强调,工信部已与湖北当地沟通,将汽车产业零部件作为优先复工的产业来支持。

最后,发展潜力层面,根据中汽协预测,到2020年,中国将形成若干家超过1000亿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,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;到2025年,形成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。整体来看,我国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。

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产值来看:2018年总产值达到38455亿元,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为551.2亿美元,占全部汽车产品出口比例的75%以上。2019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将达到4.3万亿元,出口金额有望突破600亿美元。随着对疫情的不断控制,中国汽车市场正逐渐恢复,外加国家及各省市的相关激励政策,中国有望在下半年乃至整个2020年,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。

总结:一场疫情,照出了企业发展的“病灶”,也为企业后续发展态势敲响了警钟,同时,也让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有了新的需求,而汽车企业只有紧紧把握住消费者需求的迭代升级,不断创新,才能化“变局”为“破局”,中国汽车市场也必将重现生机。车企们的“自救”之路,说是千难万难,但是,路,就在脚下!(文/车友号 车与舆)